品读广州故事,展望城市国际传播的未来
人气:254时间:2024-03来源:重庆出租车票-重庆的士票-天信票务
中国正走向世界舞台中心,持续书写震撼世界的中国故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中国强大的经济韧性令世界瞩目;快速崛起的中国城市展现出强大的综合发展实力,令世界渴望探寻中国发展的深刻奥义。这样的中国城市,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大有可为。
2022年2月,“读懂广州、热爱广州、奉献广州”2021年广州十大感人故事评选活动(以下简称“广州故事”)结果正式公布。相关故事均从报道策划者和故事亲历者的视角出发,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以小故事折射大时代,立足发掘大格局下的好故事、好故事中的正能量,为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城市故事提供了广州样本。
中国故事,广州篇章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董关鹏
点评“2021年广州十大感人故事”评选活动
2021年是有着历史性意义的一年,中国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讲好城市故事,就是讲好中国故事。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路上的广州力量”、“打造读懂中国的城市窗口”、“广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成功举办第130届广交会”、“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广州作为”、“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五湖四海”、“南粤花城喜迎冬奥”、“全力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主题下,各大媒体的故事讲述能力可圈可点。
习近平主席向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时指出,“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在“建党百年”故事主题下,各家媒体将宏大叙事与个体故事相结合,聚焦广州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向世界呈现了我党百年历程和国家百年巨变。例如作品《一路生花,广州76万党员在行动》,刻画了关键时刻广州76万名党员步履向前、义无反顾的精神风貌,“抗疫英雄”钟南山、“中国速度”代言人苏炳添等正是当中典型代表。
此次“广州故事”的参评作品,向世界展现了花城形象魅力,也展示了城市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发展的美好图景,获得来自学界、业界多位专家的一致好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胡正荣表示,“本次参评的作品全面关注到每个新闻里的国际价值,特别强调了广州的国际化和国际社区的建设。报道所反映的角度和选题类别特别多,有新闻性作品,也有非新闻性作品;既有对会议的报道,也有对重大主题和选题的报道。这部分作品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广州故事’囊括过去一年的热点,没有漏掉任何重大事件”,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看到了参选作品背后广州媒体实时在场、实时在线的精神风貌。她表示,特别是在去年5月份疫情发生时,广州人民表现出的从容不迫的能力和信心,都是广州的城市精神象征。中国外文局副总编辑、国际传播发展中心主任陈实肯定了“广州故事”在疫情下全方位展示中国城市生活、描绘饱满鲜活中国城市形象的价值,“在全球疫情背景下,中国城市生活发展能向世界传递出积极信号”。在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看来,十二个案例主题都充分反映了广州过去一年的征程。他有感于《一路生花,广州76万党员在行动》中从不同岗位对共产党员形象的选取,“他们的岗位非常具有典型意义,他们的故事是老百姓记忆深刻的画面瞬间”。对于《湾区共明月 家国人梦圆》以岭南文化背景讲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他评价“内容素材丰富、故事感人、主题聚焦,人景交融地反映了当地文化和生活”。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湾有引力青年行!南都记者带路,大湾区青年三路潮玩羊城》一文中,则展示了湾区青年在深度游玩中对文化认同的提升,广州在其中的纽带作用也得到充分彰显。令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穗港澳区域发展研究所教授、所长张光南印象深刻的是:“这些广州故事颇有广度,覆盖到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文化历史等内容;这些故事主题颇具高度,既有具体的案例和人物,也能落点到中央政策和国家规划;这些主题注重关怀,拥有感人的温度和力量,如作品《湾有引力青年行》,在青年发展、融合交流方面体现出了故事温度。”
国际传播,广州样本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段淳林
点评参评作品
“古代中国,广东是蛮荒之地,朝廷官员流放之地;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南风窗,广东不断创造奇迹,创新发展,2021年GDP达12多万亿,在发展速度上再一次领跑中国。广州本身就是一个好故事,让国人知所从来,又明所去的好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的宝藏城市。”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徐伟新这样表示。
过去一年,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广州取得许多成绩。搭建国际交流平台,让世界通过广州读懂广东、读懂中国,形成了诸如“‘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大湾区科学论坛”、“从都国际论坛”等国际传播品牌。不到半个月时间里,习近平主席对在广州举行的这三场重要会议(论坛)发表视频致辞或致贺信。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多语种国际舆情研究中心副院长侯迎忠看来,这三场会议(论坛)与广州提出“打造国际会议中心”的城市发展定位密切相关,也是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在以传统商贸为中心的城市品牌形象之外,努力塑造的新型国际形象,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城市故事。此次“广州故事”的评选为广州在国际传播探索与创新工作模式方面提供了样本案例。首先,使用方言等特色语言作为声音载体传达地域文化韵味、表现不同地域的生活细节,有效提升了跨文化传播效果。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段淳林表示,地缘优势在国际传播中起到桥梁和窗口的作用。比如广州在进行国际传播和新闻报道过程中,能抓住广州和地方特色,以粤语进行报道叙述,为国外华侨从粤文化角度了解广州重大事件提供便利。同时,讲好网络传播时代的中国故事,短视频是重要的传播载体。陈实认为,《穿越广州72年》的视频报道,通过小切口展现中国发展、找寻广州承载解放记忆的地标和老照片,效果很好。此外,创新国际报道形式,无人机立体式航拍丰富了报道视角。段淳林指出,“广州故事”部分案例作品运用1000架的无人机航拍呈现广州的现代化城市形象,并进行国际传播,富有科技感和时尚感。而突出传播主体、融入国外场境、借助“外脑外嘴”,能够更加丰富叙事视角。陈实认为,深度报道《世界百年变局中,如何读懂中国和中国共产党?》通过“借嘴说话”,用外国人对读懂中国的认知和共识,有助于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段淳林认为《老广州、新故事》一文从国际友人的视角展现广州城市发展综合实力的变化,传播效果很好。
入选全国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世界500强跨国企业加速落户、越来越多海外人才在广州实现梦想……种种作为均是广州国际化大都市底蕴和实力的生动写照。从全球城市的综合排名到细分领域的排名来看,广州在榜排名不断攀升,国际曝光度不断刷新。作为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之一,广州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正因如此,讲好城市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广州责无旁贷。胡正荣对广州能传播、可利用的元素和场景,表达了肯定和期许:“广州是非常国际化的城市,可以结合区位优势,做更多国际化强、对象感强的表达。广州的好故事、适合做国际传播报道的元素有很多,未来我们媒体在讲述广州故事时,可以继续深挖具有广州元素、广州特色的新闻背景,深化深度、广度和细节呈现,更好结合作品中的新闻性和故事性。”
对于如何持续打造讲好“广州故事”的窗口和名片,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罗昕观察到广州新闻发布工作的几个趋势。2020年以来,广州共计举办417场新闻发布会,发布形式、发布主题、发布场景都体现出守正创新特点,具体体现为:发布会体现规划性强,围绕国家、省市中心工作,做好全年发布规划安排;发布议题丰富,有重大政务发布、重大主题发布,也有重大活动发布;发布场景,以新闻发布厅为主,但为更好服务基层,送发布会到基层民生一线,也发挥了以现场发布会为基层发言人队伍做好培训的作用;发布人,有党委、政府新闻发言人,也邀请基层一线各领域代表到发布厅与媒体见面分享体会,既有权威性,也体现城市温暖;发布形式科学合理,针对不同议题,设计不同类型的发布形式,有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气会,也有媒体座谈会,更有故事分享会,有线下发布会,也考虑疫情防控需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进行发布,把新闻发布厅和疫情防控一线进行线上互动等,体现出立体多元创新方式,让发布会更具有有效性、针对性,更具有传播性。
广州故事,未来可期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是以城市为点做好国际传播工作的契机。与会专家对“广州故事”的评点,为中国城市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启示与借鉴。多位专家一致认为,做好这样的报道一定要从宣传思维转向故事思维。胡正荣表示,有人才有故事,见人、见事、见细节、见过程、见冲突,方可见故事,国际传播报道可在人、事、细节、过程等方面发力;报道话语、话术可根据国际传播叙事方式有所改变、调整,增强对象感。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这样期待广州,“广州是中国开放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也是永葆青春城市。广州因为其开放包容多样化近年来的国际经济竞争力、文化影响力、社会凝聚力都在不断提升,并跻身世界一流行列。相信国家新格局的大战略下,作为国内外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广州将会形成更多的‘广交会’、‘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等重要国际枢纽平台功能,广州将会有让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发挥窗口作用的更大的担当、作为和贡献,广州美好未来十分令人期待”。
在推进国际传播工作创新,提升传播效能,突出精准化、数字化等特色方面,广州还大有所为。扩大多方合作和拓宽工作思路,可进一步丰富“广州样本”。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姜飞提到,“国际传播对于讲故事的能力要求较高,既要有宏观的指导思想故事,也要有中观的理论、方针、政策故事,还要有微观的人物刻画故事。每个作品如何从自我视角,解析出能够在自己层面和平台上为受众所阅读和收听的实际效果,这很重要”。
围绕核心主题报道,离不开进行整体的规划和策划。段淳林以广州国际传播工作为例,建议传承和结合此前的报道工作经验,从政、产、学、研方面把广州市的国际形象上升到国际战略的高度来进行传播;利用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等进行新媒体融合的传播;根据国际传播的需求提升媒体触达,注重央媒、新媒体、传统媒体的案例整合,意义更加重大;好的故事也要用剧本化创意剧情化思维传播,讲感人的广州故事、党的故事和中国故事,让世界对中国有新的认知。
加强双语、多语种内容生产发布,遵循国际传播规律是前提。罗昕指出,目前国际传播内容语言以中文为主,还需要加强双语和多语种内容发布;要遵循国际惯例和因地制宜的原则,提升国际传播效果;还可以通过联动世界的名城寻找共同议题,讲好中国故事和世界故事。对于如何尊重规律做好国际传播,侯迎忠提炼出“三个意识”:一是受众意识,明确国际传播传播给谁看,讲好中国故事讲给谁听;二是目标意识,也就是国际传播的针对性,学会用多种语言、话语体系和叙事方式进行国际传播非常重要;三是效能意识,如何评判国际传播的效能,是传播学也是管理学的问题,需要用公共管理学中的绩效评估思维来思考国际传播效能问题。
好的文化IP可以成为兼具中华文化符号、国际传播属性和市场商业反馈的产品。2月20日,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在北京圆满闭幕。赛会期间,吉祥物“冰墩墩”凭借鲜明可人的形象和超能量的特征,成为全世界追捧北京冬奥、释放冰雪运动热情的出口之一。这份属于冬奥的“粤”精彩离不开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设计团队负责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曹雪,这支来自南方的团队对冰雪发挥了极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中国发展的速度和中国科技的硬度融入到创作中。多家广州媒体敏锐捕捉到这样鲜活的人物和生动的故事,关注到身处南国花城的设计团队对北京冬奥的责任和向往,也感恩广州这座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给予文化和文艺创作者的开放和包容。
2022年2月18日,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三周年。2月11日,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会在广州召开,明确提出将“实施对外传播工程,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东故事”列入“六大工程”之一。广州有好故事、有得天独厚的创作环境和平台,能够继续在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积极作为;各方期待广州能够基于区位优势和地方特色传播元素,助力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董关鹏由衷感叹:“广州的动人之处,多年前是美味、美食,走近才知道有非常源远流长的文化,打起交道还知道有国际范、全球范。所以此时此刻在冬奥之年,我想用冬奥的口号‘一起向未来’送给广州的好朋友。我们要拉着媒体的手,讲述广州属于全球视野的真实故事,一起向未来!”